课题2
原子的结构
第1课时(原子的构成)
一、学习目的: 1.能说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及带电情况。 (重点) 2.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意义,会查相对 原子质量表。(难点)
原子结构发现史
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——实心球体
汤姆生原子结构 模型—“西瓜式” 结构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结构 模型—行星式有 核原子模型
原子结构模型
缺
陷
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 球体,不可分割 没有发现带正电 的原子核
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 沿一定的轨道运转
科学是不断发展的, 电子云模型的缺陷 有待于同学们去发现
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——电子云模型
卢瑟福得出结论: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卢瑟福实验,用一速带正 ①原子核很小,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,结果是大 ②原子中心有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, 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并不改变原来的方向,但也有一小部分改 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受到斥力改变了运动方向; 变了原来的方向,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。 ③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, α粒子碰撞到原子核是被弹了回来
金
α粒子发射源
箔
卢瑟福实验
卢瑟福原子模型: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, 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,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 同的轨道运转,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。
物理学家卢瑟福
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
二、自主学习:
知识点一:原子的结构发现史
卢瑟福实验得出结论:①原子核很
的空间
小 ,原子内部有很
大 正 电荷的原子核,α 粒子途径金原
大
, α 粒子碰撞到原子核是
②原子中心有个带
子核附近受到斥力改变了运动方向;
③原子核质量比α 粒子
被弹了回来
知识点二:原子的构成 1.由于原子是
中不可以再分。但结构上原子是
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,所以原子在 化学变化中 可以 正
(填“可以”或
电
“不可以”)再分的,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的 由
原子核 不
和核外带 和
负 电子 两种粒子构成的,中子 质子 中子
电的
构成。原子核是 显电性。
2.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荷,所以原子核带正电,
所带的正电荷数(即
质子数 )与核外的
负电荷数 相等, 但电性相反,因此 不显 原子 电性。不同种类的原子,核内 电子数 质子数
的 不同,核外的 也不同。
知识点三:相对原子质量
碳原子质量的 1/12 为标准,其他 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 所得到的 ,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(符号
1、以一种 为
2、跟质子、中子相比,
质量主要集中在
比 )。 Ar
电子 上。 原子核
质量很小,所以,原子的
3、★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的关系
原子的质量 得出与性 质 相对原子质量
计算
出来的,绝对的
比较
的
得出的,相对
数值与单 非常小,有单位“ 位 千克
大于 1 ,有单位 ” “ 1 ” “
单位
符号
kg
1
”(一般不写)
联系
相对原子质量=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(kg)/一个标准碳 原子质量(kg)的十二分之一
表3-1几种原子的构成
原子种类
氢 碳 氧
质 子 数
中 子 数
核外电子数
1 6 8
0 6 8
1 6 8
钠
氯
11
17
12
18
11
17
三、合作探究:
探究一:原子的构成 1、分析讨论课本P53表3-1,你能发现哪些规律?
①原子中:质子数=核电荷数=核外电子数;
②原子一定有质子、电子,但不一定有中子(氢 原子没有中子); 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;
④不同的原子,质子数不同,核外电子数 也不同。
原子的构成:
原子的构成示意图
2.你能总结出原子的结构吗? 质子 (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)
原子核
带正电
原子
不带电 带负电
中子 (中子不带电)
电子 (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)
探究二:相对原子质量
1.如何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?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 (1)定义法:Ar= 一种碳-12原子的质量×1∕12
(2)近似求法:Ar≈
质子数+中子数
2.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 为1.993×10-26 kg, (1)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.482×10-26 kg,则铝原
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
27 。
。
(2)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,则一个氧原子的 质量为
2.657×10-26 kg
3.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 合作,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。铟
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,相对原子质量为115。
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( A.115 B.49 )
C
C.66 D.164
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 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他主持测定 了铟 、铱 、锑、铈、铕、铒、锗、锌、镝 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,被国际原子 量委员会采用为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标准。
我国科学院院士 张青莲教授
四、课堂小结: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你收获了什 么?
五、课堂练习: 1.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,可以确定它的( ) B (A)原子量 (B)质子数 (C)中子数 (D)电子数 B 2.原子(普通的氢除外)的原子核是( ) (A)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(B)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(C)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(D)不能再分 3.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12和24,则碳和镁的原 D 子质量之比为( ) A.12:1 B.2:12 C.2:1 D.1:2